新闻动态

公理4号乘组在轨一周, 充分利用稀缺资源!

发布日期:2025-07-05 17:55    点击次数:60

“公理4号”任务“龙”载人飞船

北京时间2025年6月26日18:31(下同北京时),在发射升空28小时后,“公理4号”任务“龙”载人飞船对接于国际空间站“和谐号”节点舱太空向端口,20:14空间站与“龙”飞船之间的2道舱门被打开,随后4名商业航天员正式入驻国际空间站。截至7月3日18:31,乘组航天员到站将满一个星期。

“公理”系列国际空间站短期商业载人飞行项目是美国推出的地球低轨经济的一部分,为美国公理太空公司(Axiom Space)联合美国航天局(NASA)和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推出,“公理4号”(Axiom Mission 4,Ax-4)则是该项目第4次任务。

左起:斯拉沃什·乌兹南斯基·维什涅夫斯基、佩吉·惠特森、舒邦舒·舒克拉、蒂博尔·卡普

“公理4号”任务乘组由来自4个国家的4名航天员组成,包括美国航天员任务指挥官佩吉·惠特森(Peggy Whitson)、印度航天员航天驾驶员舒邦舒·舒克拉(Shubhanshu Shukla)、波兰航天员任务专家斯拉沃什·乌兹南斯基·维什涅夫斯基(Sławosz Uznański-Wiśniewski)、匈牙利航天员任务专家蒂博尔·卡普(Tibor Kapu)。本次任务是惠特森的第5次太空飞行,也是其他3人的太空首飞。同时,也是印度、波兰、匈牙利3国首次选派航天员前往国际空间站,还是在40多年后这些国家再度有航天员前往太空。

“公理4号”乘组计划在空间站驻留约2个星期,进行微重力研究、教育推广和商业活动。对于世界各国而言,近地轨道微重力环境是从事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空间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稀缺环境资源,“公理4号”任务乘组会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开展相关工作。

美东时间7月2日,卡普戴了一顶帽子,使用多普勒超声(doppler ultrasound)对其脑动脉血流进行成像,以进行脑血流动力学研究(Cerebral Hemodynamics investigation)。惠特森协助卡普使用生物医学硬件,并在“宁静号”舱内测量了他的血压。这两项研究都得到了不同组织的支持,第一项研究旨在防止太空引起的血栓(blood clots),第二项研究旨在保护航天员在微重力环境下的视觉处理和感知(visual processing and perception)。

舒克拉和维什涅夫斯基在“哥伦布”舱展开合作,研究使用近红外技术记录大脑活动用以构建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s)。维什涅夫斯基戴上一顶专用的帽子,通过蓝牙连接到笔记本电脑,以记录他的大脑活动,而舒克拉则优化了信号质量并校准了硬件。两人还为航天员心理健康研究(Astronaut Mental Health study)录制并下传了乘组人员活动的视频。此外,舒克拉还通过显微镜观察了肌肉干细胞培养,以了解失重状态下的肌肉修复过程。

左上角起顺时针:艾尔斯、大西拓哉、祖布里茨基、金、麦克莱恩、佩斯科夫、雷日科夫(中)

目前,国际空间站驻留了3个乘组11名航天员。除了“公理4号”短期任务乘组4人,还包括2个长期任务乘组共7名航天员,分别是Crew-10乘组安妮·麦克莱恩(Anne McClain)、尼科尔·艾尔斯(Nichole Ayers)、大西拓哉(Takuya Onishi)和基里尔·佩斯科夫(Kirill Peskov),“联盟MS-27”乘组谢尔盖·雷日科夫(Sergey Ryzhikov)、阿列克谢·祖布里茨基(Aleksey Zubritsky)和乔尼·金(Jonny Kim),其中佩斯科夫、雷日科夫、祖布里茨基来自俄罗斯,麦克莱恩、艾尔斯、金来自美国,大西拓哉来自日本。

预计在7月10日前后,“公理4号”乘组4人将完成国际空间站短期驻留工作,搭乘“龙”载人飞船撤离空间站,此后将在加利福尼亚州海岸溅落。